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相看是故人

筆者:陳雨松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陳雨松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入伍,服役陸軍三十年後,外調臺灣省訓團至八十一年退休。
 
退休多年,家居生活恬靜安適,怡然自在,也常有老友往來,互通音訊;我以為人到老年,能享有如此悠閒,非常滿足。不料,好景不常,不知從何時起,身體漸漸出現狀況,大病小病,陸續滋擾糾纏,幾無寧日。
病中無聊,思緒紊亂,常常追憶往事,懷念舊友,但老友們漸失聯絡,讓我想起唐詩人孟浩然《歲暮歸南山》詩中,有「多病故人疏」之句,寫其病中朋友失聯,感嘆人情冷暖。當一個人在病中無奈之際,難免會覺得世事無恆,腦子裡會有許多聯想。我躺在床上,尋思這句詩,竟也不禁黯然。
我何其有幸,雖然多病,但有妻子兒女時刻陪伴照料;家有藏書滿室,任我隨興閱讀;縱然此時老友們也是疏於聯絡,在我心靈感覺上,尚不至像那首詩的最末兩句「永懷愁不寐,松月夜窗虛」,那樣的落寞冷清。
我不以為老友們近年音訊杳然,是因為我多病而疏遠。我想到我自己不也疏懶嗎?近年來又何嘗沒有疏遠故人?我的老友大都與我年齡相若,景況概同,也或是病了,或年齡老邁。因為老年人通常不太好動,無力聯繫,其實內心裡寂寞難耐,不時懷念故人。
清初詩人吳梅村有一首《梅村》詩,寫其幽居的閒情逸致,意境很美,唯獨詩中兩句:「不好謁人貪客過,慣遲作答愛書來。」他寫這首詩時,年齡尚未老邁,出語未免矯情;他自己既「不好謁人」,又「慣遲作答」,卻偏好「客過」、偏愛「書來」,這豈不是「縱容自己、苛求別人」?不知道當時他的朋友讀到這兩句,作何感想?再仔細推敲,梅村先生當是在自我調侃,同時表達人情之常,而自然流露其稟性,後人也只有意會地去欣賞那種情境了。
吳梅村詩集中,我讀到他真情懇摯的另一首詩,是在一次戰爭離亂途中,突遇失去聯絡的老友,見面悲喜交集,他寫下非常感人的《遇舊友》:「已過纔追問,相看是故人;亂離何處見?消息苦難真。拭眼驚魂定,銜杯笑語頻;移家就吾住,白首兩遺民。」老友驀然相見的情景,真讓人感動。我讀這首詩時,立即想到老友們,我該主動設法取得聯絡。可是,經過一番思考,又覺得未免唐突,甚至引人猜疑,我終是猶豫難決。
記起報端一則小專欄說:「年輕朋友間有消息,常是好消息;年老朋友間有消息,常是壞消息。」這話說得幽默,老年人看來,則覺得不是滋味。因為後面說的情況,果真不時出現;老友們沒消息,該算是好消息,應該都很平安。至於何以未通音訊?就不必在意了。
我的老友,如今互無聯絡、互不打擾,此非無情,而是體諒;彼此心存祝福,勝過千言萬語。望著窗外白雲蒼狗,瞬息變化,誠摯盼望老友們平安愉快,大夥多加保重,安享遐齡。
(點閱次數:1327)